阅读历史 |

第五百一十八章始皇帝残酷的储君新法!【求订阅啊】(1 / 1)

加入书签

“父皇,我没听错吧,你居然真的有意传位给胡亥?”
赵昊惊疑不定的追问道。
嬴政淡淡瞥了他一眼,道:“在你没出现之前,朕确实有这样的想法,但后来又打消了,不过不是因为你,是觉得立谁都不合适!”
“?”
赵昊额头上缓缓冒出一个黑色问号,不由道:“立谁都不合适的意思是,父皇没有立储的打算?”
“对,朕放弃了立储,就像放弃立皇后一样!”
“啊?这”
这大大出乎了赵昊的预料。
他本以为始皇帝在立储这件事上是偏于扶苏的,没想到,扶苏跟胡亥一样,都不在始皇帝的计划之内。
但是,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储君?
难不成,始皇帝真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?
想到这里,赵昊不禁有些哭笑不得,竖起大拇指道:“父皇真是个神人!
那啥,儿臣最近也想长生不老,您给儿臣找几个仙师,炼几炉仙丹如何?”
“哼!”
嬴政冷哼一声,沉着脸道:“你脸皮那么厚,挨朕两巴掌如何?”
“.”
赵昊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道:
“那父皇不可能永远不立储君吧?除非父皇能仙福永享,寿与天齐,否则父皇百年之后,帝国的未来岂不是分崩离析?”
“你不懂。”
嬴政摇了摇头,叹息道:“自古以来,立储善后,都是立长立嫡。
朕却不想接受这一老传统,朕要开创一条千锤百炼的储君新法来;
扶苏已经是最具人望的储君了,但朕依旧觉得不足,还要多方锤炼,特别是扶苏在儒家那件事中,给了朕不好的印象,朕才有培养胡亥的想法;
但胡亥与朕的期望,依旧相差甚远。此子聪明有余,却少有主见,很容易被人误导。
若八年之后,朕真的暴毙沙丘,恐怕那时候的朕,依旧没有做好抉择,结果会跟现在见到的一样,由赵高和李斯为朕做了选择!”
闻言,赵昊心头一动,试探着道:“那父皇会后悔吗?”
“后悔?”
嬴政古怪一笑:“朕为何后悔?朕的储君新法才刚刚开始!”
“什么储君新法?”
赵昊被嬴政的话弄胡涂了。
却听嬴政不疾不徐的道:
“培养储君就像培养庄稼,朕就如同农夫,从地头走到地尾,总想找一颗最茁壮的,最完美的作为来年的良种;
可是,朕一直走,一直走,直到走到地尾,都没有发现那颗最想要的庄稼,回身望去,又发现所有的庄稼都是朕亲手种下的,哪颗都一样!”
“啊?”
赵昊更加糊涂了。
嬴政无奈的拍了拍他的脑袋,低斥道:
“你小子有时候聪明得跟狐狸一样,有时候又蠢笨得跟豚一样!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?”
“呵呵.”
赵昊傻笑着挠了挠头,嘟囔道:“不是儿臣不明白,是怎么也没想到,雄极一世的始皇帝,居然会养蛊.”
“养蛊?”
嬴政愣了一下,旋即哑然一笑:
“蛊术在南方好像是蛮夷培养最强毒虫的方法,不过,你的形容倒也贴切,朕确实有想过让他们角逐朕的皇位!”
“这也是朕让扶苏、蒙恬统领三十万大军在边疆的原因之一!”
“如果扶苏真的心怀天下,那就应该挥师南下,夺取他应得的一切,如果胡亥能守住自己的江山,那说明胡亥才是最合适的人!”
“可是.”
赵昊张了张嘴,欲言又止。
嬴政笑着看了他一眼:“朕知道你担心的是什么,无非就是大秦跟齐国一样,因为夺权而走向衰败!”
“既然父皇什么都知道,父皇就不担心?”
“如果朕是瞻前顾后的想法,如何能统一六国?”
嬴政忽地收敛笑容,表情变得有些严肃,冷冷道:
“朕登上王位的时候,不也困难重重,朕放弃了吗?朕没有,因为朕的心中有六国,有天下,一切困难都挡不住朕!”
“如果扶苏没有这样的觉悟,那他就不配坐上朕的皇位!如果胡亥没有这样的能力,这个帝国也不配万世永存!”
说到这,又目光锐利的看向赵昊:“你明白吗?”
赵昊:“.”
都说皇家无情,原来皇家不仅无情,还残酷。
他们不仅对自己狠,对帝国也狠。
他们只顾自己,不顾自己的子民。
从古至今,争权夺利都会流血牺牲,但每个上位者,考虑的都不是这个。
可惜,始皇帝还是不了解自己儿子,他所期望的残酷竞争,根本没有如他想象的那样上演。
而是以一种十分滑稽,且十分狗血的方式,结束了。
当然,赵昊并没告诉始皇帝未来的结局,只是苦笑着摇头:“父皇的想法,果然与众不同!”
“怎么,历史的结局跟朕想的不一样?”
嬴政眉头微蹙。
“我可没说。”
赵昊讪笑着摆了摆手,道:“再者,史书也不可尽信,儿臣不就在史书上籍籍无名吗?可儿臣做的那些事,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名的大事?若知道了历史,父皇还怎么验证自己的储君新法?”
嬴政想了想,点头道:“也是,朕若早知道你小子有这能耐,何必验证什么储君新法,干脆立你得了!”
“咳咳咳”
赵昊尴尬得一阵咳嗽,不知该怎么接口。
好在来福这时端着午餐走了进来,打破了尴尬,父子二人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。
“哦对了,父皇,还有一件事,儿臣想先跟你通个气!”
赵昊抓起一个锅盔牙子咬了一口,忽又想起什么似的,含糊说道。
嬴政闻言,不由笑着打趣道:“你小子想跟朕通的气,绝对没好事,说吧,又是什么胆大包天的事!”
“瞧父皇说的,儿臣做这件事,还不是替父皇擦.”
“擦什么?”
“额擦桌子,嘿嘿”
“行了,不就是嬴成蟜的事么,你自己看着办吧!”
“啊?父皇居然知道!”
“呵呵.”
嬴政不置可否的笑了笑,随即扭头看向洞口,若无其事的问:“你这地道,可有挖到胡亥寝阁?”
“这”
赵昊迟疑了一下,扭头看向来福和常威。
却见二人互相对视,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,不由抬手扶额。
场面一时安静。
嬴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:“朕倒是很想知道,胡亥做太子之后的表现!”
赵昊:“.”
不!
你不想知道,因为你会被他气死!
另一边。
李斯与赵高来到了甘泉山冰窖。
此时,以蒙毅为首的帝国重臣,正一脸铁青的看着下方的废墟。
“李廷尉!”
不知谁喊了一句李斯,众臣齐刷刷地朝李斯这边望来。
只见李斯同样表情严肃,看不出喜怒,缓缓来到众臣面前。
“杨将军,这是怎么一回事?”
面对众臣的目光,李斯没有第一时间与他们搭话,而是扭头看向迎过来的杨端和。
杨端和肃然拱手,沉声道:
“昨夜甘泉山东侧,突然炸响,导致山火蔓延,隐隐有火烧甘泉山众宫殿的危险,末将便带领甘泉山护卫,赶去灭火,不曾想,中了刺客的调虎离山之计,让他们炸毁了放置陛下尸身的冰窖!”
“糊涂!”
李斯闻言,当即怒斥杨端和:“汝好歹也是军中大将,怎会如此糊涂?陛下尸身与宫殿孰轻孰重,汝难道不清楚?”
“廷尉教训的是,末将甘愿受法!”
“哼!”
李斯冷哼一声,没有搭理杨端和,转而走向蒙毅,沉声道:“郎中令对此事有何看法?”
蒙毅看了眼冯家父子,又看向李斯,皱眉道:“引起爆炸的东西,除了炸药,没有任何东西有这威力,所以,炸药的来源,必须要查清楚,还有.”
说着,他抬手指向左侧的几具尸体,冷冷道:“这几具尸体,经过仔细调查,并非普通的刺客,而是有过专门训练的刺客,类似于死士!”
“死士?”
李斯眼睛微微一眯:“郎中令的意思是,刺杀陛下的刺客和这些死士乃同一批人?”
“有这可能!”
“那”
“在下与两位冯公已经商量好了,绝不能放过这些人,所以,敢请李廷尉让公子昊出来调查!”蒙毅肃然拱手道。
“公子昊?”
李斯心里一咯噔,不由道:“为何要公子昊出来调查,这不是廷尉府的职责吗?”
“虽然稽查不法,审案办案,都归廷尉府管,但是,对付非常之人,得用非常办法,公子昊有过这样的经验,自然能得心应手!”
“可是.”
李斯沉吟了一下,忽地想起什么似的,板着脸道:“陛下此前已经下旨,公子昊非召不能出东胡宫,如今新君未立,吾等就要公然违抗陛下的遗命?”
“什么遗命,又是老生常谈!吾等若真要公然违抗陛下遗命,能让胡亥当太子?老廷尉迂阔也!”冯劫不耐烦的插嘴道。
李斯面色一变,沉声道:“冯公此言,有大不敬之嫌,当慎言!”
“哼!老夫就这脾性,李廷尉若看不惯,可让太子撤了老夫之职!”
“冯公你”
“行了!老夫也是这个意思,先让公子昊出来,调查此事!”冯去疾站出来摆手道。
李斯张了张嘴,欲言又止。
却听一旁的赵高小心翼翼地道:“要不,先将此事禀报太子,由太子定夺?”
“这”
众臣语塞。
按照法理,太子是一国储君,理应主持国家大小事务。
但是,众臣一想到太子是胡亥,就不由一阵恶心,纷纷默然不语。
眼见众臣默然不语,李斯皱眉瞥了眼赵高,随即沉声道:
“将此事交由太子定夺,不失为一个办法,诸位稍等,老夫这就去面见太子!”
说完,转身朝赵高摆手:“中车府令,劳驾你送老夫去太子居所!”
“诺。”
赵高躬身应诺,随即载着李斯去了胡亥居所。
而目送他们离去的众臣,则面面相觑。
这时,蒙德从远处走来,语气中带着一抹嘲讽之意:“李廷尉什么时候跟赵府令走这么近了?那赵府令不是伺候陛下三十余年的忠臣吗?陛下尸身都被人毁了,他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?”
“嗯?”
众臣闻言微微一愣,似乎觉得蒙德说得有道理,纷纷露出沉吟之色。
蒙毅扭头看向冯家父子,道;“老夫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,不知两位冯公,有何想法?”
“能有什么想法?”
冯劫面若寒霜地道:“诏书是你我监察的,难不成他们还能篡改陛下遗诏?”
“这”
众臣一怔,似乎觉得冯劫说得有理。
蒙毅和蒙德也哑口无言。
这时,冯去疾无奈地摆了摆手:“行了,帝国现在已经风雨飘渺了,咱们就别再横生枝节了,先各自回去吧!”
说完,便自顾自的离开了。
与此同时,正漫步在林中的胡亥,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辚辚的马车声,不由转头望去,当即脸色一变,快步迎了上去。
刹那之间,李斯心头微微一震,蓦然想起当年面见嬴政的时候,嬴政也同样对他这样礼遇的场景。
想当年,李斯布衣入秦,若非嬴政格外器重,哪有今日辉煌。
如今被胡亥如此礼遇,颇有深得两代帝王尊崇的快感。
但是,就算李斯此刻的心情非常舒畅,却没有如同第一次见嬴政那般恭敬行礼,而是坦然的坐在马车上,受了胡亥一礼。
见此一幕,赵高和胡亥浑然不觉,一个飞身下马搀扶李斯,一个快步上前,肃然一躬。
看得李斯心花路放,却表情淡淡:“太子如此大礼,老夫岂敢担之?”
“廷尉如周公安国,胡亥岂敢不以圣贤之礼待之?”胡亥谦卑恭顺的反问。
李斯不禁有些诧异,心说太子胡亥竟如此聪慧,难道自己真的看走了眼?
想到这个可能,李斯也不再摆谱,笑着夸赞道:“中车府令每每提及太子,都赞誉有加,老夫今日一见,倒是所言非虚!”
“胡亥年幼,以后还请廷尉多多教诲!”
“太子礼贤敬士,焉有不尽心尽力辅佐之理?你我君臣,同心协力,何愁天下不安也?”
李斯满意得开怀大笑。
胡亥与赵高对视一眼,二者也会心一笑。
很快,三人便步入正厅。
胡亥恭敬地将李斯扶到主位,自己则落在次位,俨然一副聆听圣贤教诲的模样。
紧此一举,他就俘获了李斯的心,让李斯颇有一种‘帝师’的感觉。
一时觉得胡亥有贤君之范,比那扶苏强了不少。
如果是一个贤明君主,自己小女儿嫁给他,倒也是一桩好事。
心念之间,侍女捧来刚煮好的美食。
胡亥当即起身,为李斯斟酒,随即接过侍女托盘中的美食,为李斯亲自铺盘,又小心翼翼地掀开汤锅,躬身示意李斯请,这才坐回了自己座位。
见此一幕,李斯心头大定,便拱手道:“太子,老夫此次前来,有一事与你相商,希望太子斟酌决断,老夫好知会诸公。”
“回廷尉,胡亥骤为太子,诚惶诚恐,望廷尉教胡亥决断。”
胡亥眼中闪烁着泪光,显得弱小,且无助。
这是他跟赵昊学的。
当初赵昊在博士宫论政的时候,就是这幅姿态,博得嬴政和满朝诸公,好感频频。
后来胡亥就一直在刻意模仿他十三兄,直到现在,他都有些形似而神不似。
不过,即使是这样,李斯依旧很是受用。
只见他笑呵呵地摆手道:“太子无需惶恐,有老夫在,可保你高枕无忧也!”
“廷尉大恩,敢请廷尉教胡亥!”
胡亥面色一喜,连忙伏地大拜,心说十三兄诚不欺我啊!(本章完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